正能量
北京:“遇见未来”主题展览开展 小朋友科技馆里过大年
《遇见未来》科技-文化-艺术-教育融合主题展在中国科技馆开展,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观展览学科技。
成果丰硕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发现163个新物种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专家创新大讲堂19日至20日在京举行。
“让文物活起来”——写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陕西
“全国首个‘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体验中心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试点建设,我们依托陕西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运用5G+AR/VR、云计算等技术,建设了集公众教育、数字展示、线上体验、知识传播为一体的革命文化数字教育平台。”
4万平方米!殷墟发现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
2022年,考古队分别在商王陵公园墙西南角外、商王陵公园内和商王陵公园内东墙外选4个地点发掘,发掘所见遗存包括商代晚期西周、东汉、宋元等时期,其中发现西周时期的房址3座、墓葬2座、灰坑109个。
为更多山里孩子点亮“玫瑰般的梦想”
尽管地处偏远山区,场所简陋、环境恶劣,但“云端小学”的小姑娘们不怨天、不怨地,坚持每天训练,“梦想像王霜姐姐一样,加入中国队,为国争光”,这种为梦想拼搏努力的姿态,与永不言弃、坚忍不拔、在逆境中不断前行的“女足精神”相互映照。
浙江九旬老人拾荒助学十载 捐献遗体是最后心愿
在拾荒的十年多时间里,王坤森一共资助了7名学生。在浙江大学的帮助下,王坤森还设立了“王坤森助学金”,用来帮助更多的孩子。他曾告诉记者,人要有意志,助人的心要真诚,公益的事业自己会奉行一生。
汴绣非遗传承人王素花:匠心不泯 针指之间绣人生
汴绣也称“宋绣”,是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因产生于北宋都城汴京而得名。北宋时期汴京刺绣业兴盛,已达到较高的技艺水平,故《东京梦华录》中有“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之誉。2008年,汴绣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京:城墙门上春联红
“金陵闻鼓起,又迎赶考时,接力倾城随北斗;玉兔伴春归,同步复兴路,涌泉聚宝壮中华。”1月8日,一副长15米、宽2米的大红春联在南京中华门两侧高高挂起。
我国智慧教育基础设施设备环境基本建成
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超过86%的教师数字素养达到合格及以上水平; 混合式教学日益普及,中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6.45万门,学习人次达10.88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