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直播
工程通水9年来之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启动大规模年度
随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源头——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泵站开机运行,抽取的长江水开始向北方输送,标志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2022—2023年度调水。这也是东线一期工程自正式通水以来第十个跨年度全线调水。
医学专家带你了解糖尿病几大热点问题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 “教育保护明天”。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
浙江柯桥:从丝到布到衣的“国际纺都”
柯桥区大力发展纺织产业,目前全区有市场主体15万余家,贸易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拥有“从丝到布到衣”完备纺织产业链的“国际纺都”。
辽宁沈阳:昼夜除雪保铁路畅通
内蒙古东南部、辽宁北部、吉林中西部等地普降中到大雪,局地暴雪。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及时启动恶劣天气预警,组织干部职工在重点道岔值守,及时清扫积雪,确保铁路运输秩序正常。
山西平遥:传统产业 技改“生花”
大力推进传统铸造产业技改升级,从国内外引进新技术,先后打造了6条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手造·元剧场璀璨启幕 引领城市文化新生态
“手造·元剧场”通过创意十足的文化艺术表达、老济南市井生活的空间呈现,带领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老济南的昔日繁华。
云南举办国际人才交流会 建设人才新高地
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在昆明开幕。本届大会以“智汇彩云南·共谋新发展”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融合形式,集中一周时间举办“引才入滇、汇才兴滇、聚才强滇”3个专题共13场活动,为云南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和国际人才交流提供平台。
河北沧州:锚定专精特新 助推“小巨人”动能迸发
河北沧州泊头市兴达汽车模具公司一片繁忙景象。该公司是国内排行前三的汽车模具生产企业。
昔日“差生”,逆袭成为世界冠军
“我们来,就是要拿冠军的!”10月19日,在世界技能大赛的领奖台上,重庆参赛选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李小松身披国旗,将胸前的金牌高高举起。
从“未来之城”看数字河北建设:数字经济如何引领高质量发
在“未来之城”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建设正让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聪明”,无处不在的智能化场景和正在建设的数字孪生城市,成为河北省加快建设数字河北的一个缩影。
广东深圳:打造全球创新人才向往之城
11月1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
院士专家“云”聚昆明 共探数字经济发展
“全球数字经济的网络安全面临严峻威胁,应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新生态,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如是建议。
甘肃阿克塞除雪保畅通
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当金山降雪,降雪造成G215线当金山部分路段路面湿滑、出现积雪。为保障交通安全,甘肃省酒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阿克塞公路段于次日清晨出动除雪车辆,对G215线当金山积雪路段进行了除雪作业,
中国新能源汽车亮相G20峰会
300辆由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生产的新能源车Air ev抵达印度尼西亚巴厘岛G20峰会举办地,作为会议的官方用车为各国代表团和组委会提供日常通勤服务。
“双十一”海外溢出效应持续释放
“双十一”购物节日益成为中国电商与海外消费者、中国消费者与海外商家互联互通的桥梁。从东南亚到中东北非再到拉美,“双十一”的海外溢出效应持续释放,为提振全球消费信心贡献力量。
强观察|乡村绿化美化又有新方案
“乡村建设是推进共同富裕的一大抓手。对此,应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挖掘和弘扬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让乡村生活更令人向往。”
大山深处的“幸福”运动会 第41届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开
“美丽西铁、幸福巴山”为主题,历时1天时间,13支由巴山站区铁路职工、路内友好单位350余人组成的代表队,参加了扛枕木、背背篓、丢沙包、下象棋、拔河等项目的比赛。
冬夜除冰雪 列车保安全
吉林省长春市迎来降雪。13日凌晨,在长春火车站内,多个单位、工种相互配合,利用深夜列车停运的“天窗期”开展除冰除雪作业,确保列车行驶安全。
浙江温州:乘“峰”破浪 科创涌动
瓯越大地,东海之滨。温州,这座靠民营经济“起家”“发家”“立家”的城市,创造了全国闻名的“温州模式”,写下了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篇章。
体验“数字人” 感受元宇宙——从2022世界VR产业大
不仅是虚拟主持人,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虚拟数字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国潮热度不减 内需动能强劲——“双11”购物节折射消费
第14个“双11”购物节的到来,再次点燃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双11”购物节折射出消费市场的新变化、新趋势,是观察我国消费的重要窗口。
短道速滑四大洲锦标赛 中国队1金2银1铜收官
中国队克服伤病影响,收获男子5000米接力金牌,女子1000米和混合团体接力银牌,以1金2银1铜的成绩结束四大洲之旅。
张伟丽裸绞降服埃斯帕扎 重夺女子草量级金腰带
终极格斗冠军赛UFC281在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拉开战幕。中国选手张伟丽裸绞终结女子草量级现任冠军卡拉·埃斯帕扎,重夺金腰带。
稻田里的多元丰收——云南赋能稻田助农增收
自家的大米比普通大米每公斤价格高6元,还供不应求;今年小龙虾收入了14万元。生态循环种养让家里的稻田每亩增收超过1500元。
哈尔滨:湿地与城市和谐共生
哈尔滨着力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城市湿地标志,凸显哈尔滨滨江临水的寒地湿地“大气”,彰显了国际湿地城市“灵气”。
郝丽影:用心奔走在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解决好社区居民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他们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黑土地保护法》实施后迎来第一个收获季——用养并重解码
丰收季节的黑龙江,秋整地的景象随处可见。通过深松深翻、秸秆还田等措施实现土地“黑色越冬”,有利于第二年春耕和黑土地保护。同时,在黑龙江西部地区也能看到另外一番景象,大量秸秆粉碎后直接覆盖在地表。
山东郯城乐泉村:一把二胡,拉出乡村振兴“幸福乐曲”
高振保是当地有名的二胡制作能手,从十五六岁开始,他便跟父亲学习制作二胡的手艺。据他介绍,20世纪40年代,他父亲就曾多次南下苏州等地拜师学艺,并成立“高氏乐器坊”,但当时原材料种类单一,加上其他原因,销量不高。
河北武安:小红薯拓宽乡村振兴路
当地把发展红薯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红薯12000多亩,成立红薯产品深加工企业10家,逐步探索出富有特色的“甜蜜”致富路。
新疆产棉大县采收进入尾声
进入11月,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新疆沙雅县190余万亩棉花采收进入尾声。截至11月11日,沙雅县已采收170.6万亩。沙雅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水土光热资源得天独厚,适宜棉花生长,棉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90万亩左右。
一个县增产4.7亿斤 解开玉米高效增产的“密码”——内
农田中,马达轰鸣、热火朝天,大家正抓紧清理回收秸秆;各家场院里,玉米成堆、遍地金黄。农民们谈起今年的收成,满脸喜悦。
先旅游后付款,是营销手段还是未来趋势?
安徽黄山风景区上线“先游后付”,游客可以0元预订景区门票、索道票,先游后付、不用不付。专业人士认为,信用旅游产品推陈出新的同时,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更为重要。
从打渔到护鸟——湖畔老汉“改行”记
今年54岁的李国忠自幼生活在衡水湖畔。曾经的他和其他渔民一样,认为靠水吃水,捕鱼就是一辈子的营生。随着渔民队伍扩大,电击、撒网、下地笼……各种招式一拥而上,高峰时湖畔停泊的渔船超过百艘。
安徽安庆:汽车产业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安徽省安庆市逐步打造完备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了从整车制造到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覆盖上下游产业链的汽车产业生态系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安徽庐江:退渔还湖 老渔场变天鹅湖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在该县境内的原渔业湖区黄陂湖水域及周边,开展退耕、退渔、退养政策以及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成果明显。目前,飞临黄陂湖水域的天鹅等候鸟种类和数量都显著增加,原先的老渔场变成美丽天鹅湖。